江南·体育官网2014国产体育服装品牌调查国产体育服装品牌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寒潮期”后,经过自省和改革,终于在2014年交出一份可喜的答卷江南·体育。虽然几家企业各有起伏,但掩盖不住行业整体回暖的趋势。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更为国产体育服装品牌的进一步复苏带来契机。走过寒冬的国产体育服装品牌正期待春天的到来。
2014年1月~10月,全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49.67亿元,同比增长22.32%。其中:1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09亿元,同比增长24.86%;2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09亿元,同比增长24.86%;3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61亿元,同比增长28.14%;4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78亿元,同比增长41.26%;5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71亿元,同比增长5.28%;6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17亿元,同比增长2.91%;7月份完成利润总额5.56亿元,同比增长68.46%;8月份完成利润总额4.76亿元,同比增长-5.07%;9月份完成利润总额5.81亿元,同比增长21.43%;10月份完成利润总额7.09亿元,同比增长30.18%。
李宁的状况似乎更惨淡一些。它已经连续亏损超过四年。2014年上半年,李宁公司花了6个月的时间关掉了244间店铺,取消了3个经销商,但下跌势头并没有被控制住。看起来,开始于2012年夏天的“革新计划”并未取得明显成效,但留给李宁的时间已经不多。回顾李宁公司的历史,三大因素,将它从“高增长的轨道”推到了“下坡路”。
在经历了昔日的激进扩张之后,体育品牌公司一直以来都是笼罩在高库存的阴影之下。然而经过两年的转型改革后,2014年体育品牌整体关店节奏放慢,特别是在下半年关店数量持续下降。这对于整个体育行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行业难关,各大品牌已经加快向多元化转型的速度,初步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体育营销专家、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说行业回暖还过于乐观。“目前行业仍处于产能和供给过剩。”在张庆看来,这种过剩并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而是行业的供给仍同质化严重,而消费者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只有行业同质化的供给模式改变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整个行业会有更多企业被淘汰。”
昔日行业老大李宁在改革中遇到的危机,值得行业内其他企业警惕。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包袱太重,导致李宁的转型成效没有预测的那样明显,但他认为,李宁目前针对专业运动细分市场的策略方向符合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趋势,集资后能否改革成功实现扭亏关键在于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与执行。”